As human activity causes global warming, regional climate systems have undergone unprecedented chang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os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ill be threatened by deadly heat waves, drought-induced water crises, and frequent heavy rains and storms. To avoid extreme climate impacts,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eed to be cut in half by 2030 and reach net zero by mid-century. Net zero emissions are when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to the atmosphere are balanced by anthropogenic removals.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will increase in all regions in the coming decades. Global warming of 1.5°C will result in more heat waves, longer warm seasons, and shorter cold seasons.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s of up to 2°C will more often reach the threshold of tolerance for agriculture and health. The future course of the climate is still subjected to human ac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nd net-zero transformation, the EU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supply chain carbon management, the strategy setting of corporate net-zero transition, and finally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domestic corporate net-zero transition and new challenges in the supply chain.
台灣經濟論衡2022年9月(vol.20, no.3): 國家淨零轉型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策略建議
Sunday, October 09, 2022
Thursday, October 06, 2022
國家淨零轉型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策略建議
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各地區氣候系統正在經歷數千年以來空前的改變,全球多數人口將飽受致命熱浪威脅,及面臨乾旱導致的水資源危機,豪雨與風暴將更頻繁發生。為免除極端氣候衝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到2030需要減半,並且在本世紀中達到淨零排放。 淨零排放係指當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 (GHG) 與人為清除量相平衡。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期報告指出,在未來幾十年內所有地區氣候變化都將增加。全球升溫若達1.5°C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熱浪、更長暖季和更短冷季。若達2°C極端高溫將更常達到農業和健康的耐受度的臨界值。 而人類的行為仍有機會決定氣候的未來走向。本文介紹企業永續經營與淨零轉型關聯、歐盟碳邊境調整措施與供應鏈碳管理、企業淨零轉型策略設定,最後就國內企業淨零轉型與供應鏈新挑戰提出策略建議。
台灣經濟論衡2022年9月(vol.20, no.3): 國家淨零轉型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策略建議
台灣經濟論衡2022年9月(vol.20, no.3): 國家淨零轉型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策略建議
Monday, August 15, 2022
打造與電網和諧的綠色智慧工業園區推動作法與實踐
台灣的工業園區從第一座新竹園區設置以來,歷經30多年的發展,已建構竹科、中科、南科三大工業園區聚落,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重鎮。工業園區之建設雖然扮演推升經濟繁榮,穩定產業發展與帶動科技研發創新的角色,但也不能忽視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未來工業園區之規劃、開發須更符合環境的永續發展和社會的期望。近來,經濟部公告用電大戶條款,並自2021年元旦起正式上路,促使電力用戶善盡企業責任,提升綠電使用比例,降低製程的碳排量。而供應鏈對於使用再生能源生產特定產品及全時無風險可靠供電生產的要求,也促使製造業多元化其用電來源選擇,進而產生對智慧用電管理的需求。有機會驅動智慧工業園區成為台灣能源系統的一部分,使永續能源系統和工業數位化轉型互利共生,提升台灣企業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的競爭力,促進永續發展。本文探討如何於用戶側打造與電網和諧的工業園區,使得過去的用戶負載得以轉化為電網資源,共創穩定供電環境。並感謝科技部產學合作計畫-用戶側電源與用電管理(2/2)(MOST 109-3116-F-006-017 -CC2)及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日月光集團智慧電網研究計畫」支持使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Sunday, August 14, 2022
建構臺灣交通行動服務產業生態系與商業模式之初探
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以下簡稱MaaS)的概念首次於2014年芬蘭的交通運輸系統歐洲會議中出現,它是一項推動多運具資訊與行動裝置科技的整合應用國際趨勢,涵蓋了幾個重要的概念:複合運輸(intermodal)、個人化、依使用需求和無縫。MaaS主要是透過一個單一的數位平台或應用程式,將傳統的服務(例如大眾運輸工具)與其他隨選需求(on-demand)(例如共乘、計程車、汽車租賃、網路叫車等)及共享(sharing)服務(例如共享機車、共享自行車及共享汽車等)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利用它來規劃、預訂和支付行程。MaaS的概念是假設未來人們將依據需求,為每次的旅行使用「最佳」的複合式運輸選項,進而擺脫擁有車輛的習慣。此種新型態、複雜的市場結構,主要是基於當地整合式的交通生態系統,而不是依賴眾多的單一平台,因此,MaaS服務的發展需要與公共運輸系統攜手並進。MaaS在不同的國家所提供的服務類型和功能,會依各國家或城市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隨著使用率的提高,可以確認的是,MaaS系統將能夠為其客戶提供更高水準的服務,並能減少人均車輛行駛里程數和相關的外部性、減少停車位需求、減少汽車持有量以及改善社會平等效益(Butler, Yigitcanlar, and Paz, 2021)。然而,儘管共享及電動交通工具與複合運輸用戶的數量正在迅速增長,但迄今世界各國MaaS服務提供商的數量並未明顯增加,主要的問題可能是因為缺乏一個通用的架構來促進MaaS產業生態系中所有參與者之間的整合(Reyes Garcia et. al., 2020) ,以及在推動MaaS的過程中面臨商業模式的挑戰 (Mulley and Nelson, 2020) 。以下本文首先透過文獻回顧,描繪MaaS產業生態系中重要利害關係人之圖像;其次,說明臺灣目前MaaS的發展現況與籌建生態系聯盟的情形;第三,提出建立綠色交通旅運憑證,以MaaS連結企業採行綠色交通實現碳中和之商業模式初步構想;最後提出結語。
化石燃料電廠淨零轉型策略芻議
IEA淨零路徑圖建議2040年前應淘汰未實施減排措施之燃煤電廠。電力部門擁有大量使用年限長且資本密集之資產,臺灣現有火力機組占總裝置容量70.1%,需採取減排措施。CCUS為電力部門淨零轉型有效手段,可提升既有資產效能,亦有助於快速擴大產製低碳氫能。篩選2040年與2050年時經濟壽命期間內之燃煤燃氣機組,分階段導入碳捕捉技術,估計至2050年CCS技術捕捉4.4億噸、DACCS與BECCS捕捉1,437萬噸,可望促成電力部門達至淨零。透過無碳電力憑證機制,可將導入CCUS電廠價值鏈外溫室氣體減量轉換成價值鏈內溫室氣體減量。淨零轉型過程中,需採用包括財政在內之各種政策促成CCUS相關市場,達成化石燃料電廠淨零轉型。同時搭配鼓勵氫能與生質燃料生產、各行業共用二氧化碳輸送與封存基礎設施;並以國家隊規格結合國內外企業實力,促成產業樞紐升級。
企業再生能源購售電實務
由於再生能源等潔淨能源科技已經可為企業帶來環境效益、價格穩定等利益,國內外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宣示、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企業採購再生能源主要可採購售電合約、再生能源費率方案或直接採購再生能源憑證等方式達成。根據RE100對參與會員的統計資料顯示,透過購售電合約所採購的再生能源電力占比持續成長,從2015年的3%,成長到2018年的19%,為企業採購再生能源成長最快的方式。
近年來我國完成《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及建立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企業可透過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簽署實體購售電合約或向自用再生能源設備採購取得再生能源憑證,宣告使用再生能源。本文介紹我國再生能源自由市場、企業規劃採購再生能源方式、再生能源交易實務及購售電風險,提供有意進入再生能源市場企業參考。 。
近年來我國完成《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及建立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企業可透過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簽署實體購售電合約或向自用再生能源設備採購取得再生能源憑證,宣告使用再生能源。本文介紹我國再生能源自由市場、企業規劃採購再生能源方式、再生能源交易實務及購售電風險,提供有意進入再生能源市場企業參考。 。
全球趨勢下台灣成為亞太數位樞紐策略做法初探
國際海纜是雲端服務與跨國網路的關鍵骨幹,全世界超過99%網路流量靠海底電纜傳輸,臺灣連外網路及語音通訊有超過95%仰賴海底電纜進行傳輸,因此海底電纜系統相關建設與投資已成為5G及國家數位發展環境重要關鍵網路基礎設施指標及重要命脈。臺灣位置居西太平洋樞紐,是亞太海纜網路重要中繼站。美國通信委員會於2020年4月8日同意Google要求,使用美國連結臺灣的海底電纜,此舉象徵臺灣國際地位與區域重要性躍升。
因應數位轉型浪潮以及Covid-19帶來的社會新常態,全球數據資料與跨域流量大幅急速成長,驅動海纜、網際網路資料中心大量布局。臺灣位處東亞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是亞太海纜網路重要中繼站,隨著全球重視地緣政治與乾淨網路發展趨勢,未來國際雲端大廠在東亞的投資,有極大潛能推動臺灣發展成亞太重要雲端服務節點。本篇文章將從全球先進網路基礎建設發展趨勢、臺灣先進網路基礎建設發展、網路資料中心發展、雲端產業發展及我國相較於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具備之優勢條件,探討臺灣未來發展成為亞太數位樞紐策略作法。
因應數位轉型浪潮以及Covid-19帶來的社會新常態,全球數據資料與跨域流量大幅急速成長,驅動海纜、網際網路資料中心大量布局。臺灣位處東亞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是亞太海纜網路重要中繼站,隨著全球重視地緣政治與乾淨網路發展趨勢,未來國際雲端大廠在東亞的投資,有極大潛能推動臺灣發展成亞太重要雲端服務節點。本篇文章將從全球先進網路基礎建設發展趨勢、臺灣先進網路基礎建設發展、網路資料中心發展、雲端產業發展及我國相較於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具備之優勢條件,探討臺灣未來發展成為亞太數位樞紐策略作法。
國際企業淨零轉型趨勢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介紹
氣候變遷帶來之極端天氣、更嚴重的乾旱和更高的森林野火風險已明顯影響地球上每個地區。在此背景下,淨零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觀察承諾實現淨零排放之企業數量迅速增長,並透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SBTi),遵循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具有一致性且基於科學方法,致力於將價值鏈外溫室氣體減量或移除量轉換成價值鏈內溫室氣體減量,從而成為氣候領導者。
Thursday, March 03, 2022
憑證南進,T-REC輸出經驗
我國再生能源憑證機制自106建立與發行以來,制度逐步完善,推廣頗具成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及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期望藉由分享與推動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的經驗,協助鄰近東南亞國家推動其再生能源發展。
砂拉越位於東馬來西亞婆羅洲,與汶萊和印尼相鄰,是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當地電力主要以水力發電為主,佔整體發電量七成,可開發容量達到20,000MW。本計畫團隊先期與砂拉越能源公司(Sarawak Energy Berhad, SEB)接觸,並了解該公司在當地除持續發展水力發電外,亦希望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設備並搭配再生能源憑證發行,盼吸引國際上有再生能源電力需求的廠商進駐,創造新的用電客群。
身為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的重要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積極將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憑證的經驗帶向國際舞台,在標準檢驗局的支持下,於108年7月舉辦「亞太再生能源憑證市場高峰會」,並在會中與砂拉越能源公司簽署MoU,針對再生能源憑證機制建立交流與合作管道,進一步討論發展砂拉越當地之憑證機制的可能性,並支持砂拉越地區再生能源發展。
108年年底,砂拉越能源公司首次辦理「2019砂拉越再生能源論壇」(2019 Sarawak Renewable Energy Forum, SAREF),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陳彥豪博士以「台灣再生 能源憑證與再生能源自願性市場發展(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ion [T-REC] & Voluntary Market Growth in Taiwan) 」為題,在大會分享台灣建立再生能源憑證制度過程與經驗,期能帶動砂拉越地區其他產業跟進使用再生能源的風氣,同時增進該區域內企業品牌形象與競爭力。
砂拉越能源公司表示,109年度再生能源憑證發展著重於三大目標,分別是穩定需求、提高需求、提倡使用再生能源,針對推動憑證的作法,我憑證中心團隊表示將持續透過workshop等活動,讓在地廠商了解潛在需求,也建議在砂拉越地區可以建立再生能源憑證的宣傳社群,類似台灣再生能源憑證產業發展與推廣協會,以推廣跟宣傳憑證的相關事宜,也可仿照我方的再生能源憑證市場供需意向調查,來了解當地的憑證需求。未來雙方除了持續於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上交流切磋外,亦將針對亞太地區再生能源憑證機制架構之共通性標準進行討論,期待能建立區域性之再生能源發展倡議。
砂拉越位於東馬來西亞婆羅洲,與汶萊和印尼相鄰,是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當地電力主要以水力發電為主,佔整體發電量七成,可開發容量達到20,000MW。本計畫團隊先期與砂拉越能源公司(Sarawak Energy Berhad, SEB)接觸,並了解該公司在當地除持續發展水力發電外,亦希望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設備並搭配再生能源憑證發行,盼吸引國際上有再生能源電力需求的廠商進駐,創造新的用電客群。
身為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的重要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積極將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憑證的經驗帶向國際舞台,在標準檢驗局的支持下,於108年7月舉辦「亞太再生能源憑證市場高峰會」,並在會中與砂拉越能源公司簽署MoU,針對再生能源憑證機制建立交流與合作管道,進一步討論發展砂拉越當地之憑證機制的可能性,並支持砂拉越地區再生能源發展。
108年年底,砂拉越能源公司首次辦理「2019砂拉越再生能源論壇」(2019 Sarawak Renewable Energy Forum, SAREF),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陳彥豪博士以「台灣再生 能源憑證與再生能源自願性市場發展(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ion [T-REC] & Voluntary Market Growth in Taiwan) 」為題,在大會分享台灣建立再生能源憑證制度過程與經驗,期能帶動砂拉越地區其他產業跟進使用再生能源的風氣,同時增進該區域內企業品牌形象與競爭力。
砂拉越能源公司表示,109年度再生能源憑證發展著重於三大目標,分別是穩定需求、提高需求、提倡使用再生能源,針對推動憑證的作法,我憑證中心團隊表示將持續透過workshop等活動,讓在地廠商了解潛在需求,也建議在砂拉越地區可以建立再生能源憑證的宣傳社群,類似台灣再生能源憑證產業發展與推廣協會,以推廣跟宣傳憑證的相關事宜,也可仿照我方的再生能源憑證市場供需意向調查,來了解當地的憑證需求。未來雙方除了持續於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上交流切磋外,亦將針對亞太地區再生能源憑證機制架構之共通性標準進行討論,期待能建立區域性之再生能源發展倡議。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