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mart Grid.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mart Grid.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May 15, 2021

Layout Strategy of Innovative Smart Gri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aiwan

Taiwan government has promoted a policy of “Nuclear-free homeland”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green energy by 2025, it is expected that Taiwan will experience major energy and social transition.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Taiwan’s energy system will develop towards a multi-energy coexistence, distributed, and regionalized system. In the future, energy systems must integrate various types of power resources, be user-centered, and us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integrate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SS), smart meters and other devices. With optimal energy management, energy systems could improv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peak loads, and build a smart green energy system in a more efficient way. Refers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ESS and smart energy integration, this study develops and proposes the Layout Strategy of Innovative Smart Gri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aiwan.



Layout Strategy of Innovative Smart Gri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aiwan

建構城市級虛擬電廠層級式能源管理系統芻議

虛擬電廠是將相同類型電價制度、需量反應或分散式發電設備方案下的用戶群,如住宅型、商業型或工業型等用戶集合,並將客戶群依特定地區或配電關聯細分成不同群體。更細膩的區分群體不僅可改善用電預測精確度,也可顯著優化營運決策制定,使電力公司對特定客戶做更好的預測與資訊分析。建構虛擬電廠使得電力公司得以將不同用電方案依據其配電網型態、地理實體位置分布等進行整合。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具備即時監控與記錄城市內各場域的電容需量及電能使用量,除可實現平日主動節電並配合市府內部政策進行發用電管理,亦可透過參與台電公司需求面管理方案,整合城市內分散式電源與需量反應等微小容量成為虛擬電廠,並投入電力市場。本文將以台北市為案例,探討如何透過公部門領頭示範與成果展示,提升市民的創能與節能意識,進而帶動私部門共同響應,共同邁向低碳永續城市新里程碑之建議。



全國首創 全台第一「臺北市城市級電能管理系統資訊平台」隆重上線

邁向能源資訊透明化,台北市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合作發表全國首創「台北市城市級電能管理系統(Taipei Cit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簡稱TPCEMS)」,將台北市8處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導入包含發電、用電及儲能設備的數據可視化,並將台北市用電結構與節電,以及整合再生能源發電量資訊,讓民眾一目瞭然。

Sunday, November 01, 2020

分散式綠色區域電網發展趨勢

在國際間積極推廣再生能源減碳,隨著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與規模擴大,屆時再生能源電力將占整體發電量的86%。然而,隨著再生能源的比例增加,電力事業將面對再生能源與傳統電力整合、系統運作靈活性、系統穩定性、能源事業效率及市場架構等方面的新課題。智慧電網是架構智慧能源及商業模式整合平台的骨幹。未來能源系統可分成電力、天然氣、液態燃料、冷熱與能源載體共五大系統,這些能源將直接轉換為電力,透過智慧能源與商業模式整合平台,送達用戶端。當電力系統走向環保與智慧化之途,數位化的量測控制機制將被建立,盤根錯節的能源系統調適至最佳化應用,已運作百年的傳統能源系統,與新系統進行價值鏈整合後,將可創造出更多元的應用。(1:58:30)



Wednesday, June 17, 2020

再生能源與智慧儲能整合應用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研究報告指出,2050年時,電力占整體能源消費比例將從現今的20%提高到49%,屆時電力將取代煤油、天然氣,成為人類最主要使用的能源型態。同時,隨著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再生能源電力將占整體發電量的86%。除了再生能源佔比逐漸升高,電力系統數位化也是能源產業的一大趨勢。陳彥豪也以著名的鴨子曲線(Duck curve)說明,風力、太陽能發電均屬於間歇性能源,時間與季節變化都將影響發電表現,導致尖峰負載與再生能源發電量之間存有落差。落差愈大的電力系統,就愈需要儲能系統協助進行電力調度。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陳彥豪認為,台灣的能源系統趨勢扣合國際轉型脈動,逐步走向綠電當道。除了「用電大戶條款」係針對用戶端的法規,《電業法》亦有所要求:電力系統業者除了依據用戶實際需求供電外,也須預先準備額外供電容量(備用供電容量,Capacity)。無論從用戶面或系統面來看,智慧儲能在台灣的發展擁有可期成長力。展望智慧儲能產業未來,陳彥豪認為,未來能源系統可分成電力、天然氣、液態燃料、冷熱與能源載體共五大系統,這些能源將直接轉換為電力,透過智慧能源整合平台與商業模式整合平台,送達用戶端。當電力系統走向環保與智慧化之途,數位化的量測控制機制將被建立,盤根錯節的能源系統調適至最佳化應用,已運作百年的傳統能源系統,與新系統進行價值鏈整合後,將可創造出更多元的應用。





協助企業綠能轉型 台灣智慧儲能勢在必行

Wednesday, February 26, 2020

The Smart Gri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aiwan

In Taiwan, in corresponding to the policy of reducing CO2 emission, reforming current energy structure, and saving energy, the National Energy Program (NEP)-Smart Grid General Project Phase 1 was implement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roject are meant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of the power gri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crease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develop smart grid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study will introduc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mart Grid General Project among overall smart gri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Phase 1, the smart grid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Phase 2, and the promotion model with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ustr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units.



The Smart Gri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aiwan

Thursday, July 04, 2019

東南亞電力公司對電力基礎建設數位化的關注

未來幾年,數位化技術將為電力事業帶來顛覆性改變,使電網發展朝向智慧化、高效和永續發展。能源系統數位化將預測並優化未來能源生產,以提供滿足符合成本效益的能源需求,確保穩定不間斷的電力供應。數位化的歷程中,電力公司優先關注的是短期績效,為長遠的數位化轉型發展提供動能。電力公司的數位化轉型著重三個面向:數位化現行營運模式、高階數據分析、探索創新科技。東南亞是全球網際網路成長最快速的地區,組成人口年輕且勇於嘗試創新科技,現階段東南亞電力公司數位化從電力基礎建設如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通訊著手,輔以人才培養、系統規劃和業務流程等組織管理改革,接軌全球數位化浪潮。

鈺錡、彥豪 兩位好,
恭喜兩位合著的「東南亞電力公司對電力基礎建設數位化的關注」獲得金筆獎個人獎辦事員-優等(依本院規章參-九,「參選文稿若為合著,依第一作者之職級參選」)。

Sunday, April 28, 2019

智慧電網研發成果切入國際市場

奠基於過去國內電子電機產業基礎,智慧電網主軸為能源國家型計畫第二期的所有主軸當中技術成熟度最接近產業化的主軸之一,主軸內各團隊在技術開發過程中一直與國內系統廠商、台電公司及公部門保持緊密合作,許多團隊的技術已被台電公司採納,配合國家綠能政策的推動,電網智慧化改革的腳步加快,許多團隊已參與智慧電網實地佈建計畫。

在國內智慧電網邁入實際佈建之際,受限於國內市場規模太小,若產業要永續經營,則需要開拓海外市場。然而世界上不同國家與區域的智慧電網發展進程不同,取決於當地社經發展程度、技術水準及可投入資源多寡,且電力基礎建設具有獨佔性,許多國家對於電網佈建規格都有嚴格規定,若要推廣國內技術,需要符合當地法 規與政府需求,加上電網相關建設成本高、回本慢,投資報酬率低,國內廠商單槍匹馬開拓不易,若能與國內其它產學研機構組成團隊,先了解當地需求及電力系統規格,再調整研發成果,提供全方位整合方案,則可提升海外落地成功的機會。有別於智慧電網主軸的其他團隊主攻技術研發,陳彥豪副所長團隊扮演技術商品化推 動者的角色,協助智慧電網主軸的研發成果落實產業化的最後一哩路,攜手團隊與廠商在海外建立示範運轉實績,帶動產業開拓海外市場。



產學合作計畫-智慧電網技術產業落實計畫

International visitors to Wheal Jane

Taiwan interest in Wheal Jane development

Saturday, October 13, 2018

分散式綠色區域電網發展趨勢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陳彥豪在 「分散式綠色區域電網發展趨勢」 簡報中,建議規劃「分散式電力供應系統驗證」,項目包含區域能源整合技術研究、運作方式、法規機制、商業模式構想等。陳彥豪表示,全世界以集中式發電而發展的電力系統已超過100年,整體的調度與布建均是以大型集中式發電廠為中心,台灣也不例外。在國際間積極推行減碳政策下,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全球性的能源轉型正在進行。然而,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將面對再生能源與傳統電力系統整合、系統運作靈活性、系統穩定性、能源事業效率及市場架構等新課題。而政府推動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政策,提高綠能發電比例,可預期台灣將經歷重大的能源與社會轉型工程。隨著國內分散式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台灣能源系統將朝向多能源共存、分散式、區域化方向發展。未來能源系統必須整合各種型態電源,以用戶為中心,利用資訊通訊技術結合再生能源、電能儲能系統、智慧電表等設備,搭配最佳化能源管理系統,促進節能並降低尖峰負載,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建構智慧綠色能源系統。因此,他建議配合電業法修正、國家綠電市場開放發展分散式電網等目標,規劃「分散式電力供應系統驗證」,其中,包含區域能源整合技術研究、運作方式、法規機制、商業模式構想等。

分散式電力供應…新趨勢, 2018-10-09, 經濟日報 記者吳秉鍇/台南報導



分散式綠色區域電網發展趨勢 (簡報中文版)

2018綠能科技國際研討會 聚焦綠能前瞻技術發展

Tuesday, September 11, 2018

分散式電網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許多區域電氣化以規模經濟方式推動,以大型電廠產生數百或是數千百萬瓦(MW)等級電力,透過輸電與配電網路提供在遠處的用戶可負擔的電力。長久以來各種分散式發電設備在技術上發展已經成熟。近年來隨著產業生產規模與新開採技術發展,太陽能和天然氣也成為低成本電力來源之一,相較於傳統大型電廠,運用這些來源的發電設施可以就近設置於用戶附近,不需透過長距離輸電線路便可就近供應電力。這些電源於特定區域在電力供應成本上已經有機會可以和傳統大型電廠競爭。

近期分散式發電設備發展正處與轉折點,在特定應用上分散式發電將會是成本最低的電力提供方式。然而這些分散式發電若要真正具有競爭力,整個分散式系統必須能夠和整體電系統協調整合運作。為實現分散式系統,目前有很多新技術正在同時發展,例如先進控制系統;更能緊密結合、具有智慧和效率的電力轉換器;智慧電表;快速發展的物聯網以及從大數據中取得決策資訊的能力。

隨著電力來源風貌的持續轉換,未來十年、二十年後的電網樣態也已開始浮現。在發電朝向分散式發展,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擴散之際,許多用戶開始自行產生自己需要的電力。根據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Robert Hebner教授的觀點,在此同時連結到每個家庭或企業的配電網路,將很有可能變得更像是交涉協調平台,而不只是在不同地點間輸送電力的系統。在電網不斷的改進中,經典電網的型態將在十多年後逐漸成形。

微電網是另一個電網革新的發展方向。微電網由一群相互連結的電源和負載所構成,其規模可以小到各別家戶,大到單一軍事基地或校園。微電網可以無限期的獨立運作,如果內部變動對平時連結的大電網造成不穩定,也可以將自己快速脫離。在自然或人為災害時這是很重要的特性,例如在美國颶風來襲時,多數地區因系統故障沒有電力供應,然而95%的電力供應中斷是由5%電網受損而造成的。電網有效的分配,可將損失適度的限制在特定區域。只要實體上沒有受損、可以連結到電源(無論是天然氣、太陽光電或是風力),微電網就可以持續運作。

長期而言,微電網技術普及的時間要視技術經濟性和對應的法規限制而定,屆時很可能電網將會演化成一系列相互連結的微電網。在芝加哥、匹茲堡及台灣,很多建置這類型微電網聚落的建議提供給電力公司。這些相互連結的微電網聚落可以相互分享電力,配合與所謂的經典電網互動,最小化能源成本,最大化電力系統妥善率。

分散式發電的擴展及微電網的興起,其發展形式將受到物聯網技術普及與大數據影響力增加等因素影響。當感測器、微型控制器、其他物聯網軟體及設備產業成熟,將會支持分散式發電更容易、更低成本的嵌入未來以資料為驅動力的電網或微電網中。雖然要達到這種複雜精密電網並不容易,但是這樣分散式電網發展趨勢已經在發生,值得期待。



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 專家專欄

Sunday, April 15, 2018

台灣發展智慧電網系統整合創新技術佈局策略建議

全世界以集中式發電而發展之電力系統已超過100年,整體之調度與佈建均是以大型集中式發電廠為中心,台灣亦不例外。在國際間積極推行減碳政策下,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全球性的能源轉型正在進行。然而擴大再生能源使用將面對再生能源與傳統電力系統整合、系統運作靈活性、系統穩定性、能源事業效率及市場架構等方面的新課題。政府推動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政策,提高綠能發電比例,可預期台灣將經歷重大的能源與社會轉型工程。隨著國內分散式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台灣能源系統將朝向多能源共存、分散式、區域化方向發展。未來能源系統必須整合各種型態電源,以用戶為中心,利用資訊通訊技術結合再生能源、電能儲能系統、智慧電表等設備,搭配最佳化能源管理,促進節能、降低尖峰負載,以更有效率方式建構智慧綠色能源系統。本研究參考國際經驗,從分散式電源、需量管理、儲能系統及智慧能源整合發展趨勢,研提台灣發展智慧電網系統整合創新技術佈局策略建議,供各界參考。



智慧能源整合發展與應用介紹(簡報)

台灣智慧電網產業海外推廣實踐

國內智慧電網發展在智慧電網主軸專案計畫與經濟部能源資通訊技術發展帶動下,已有許多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展現國內智慧電網技術發展成果與能量。然而台灣智慧電網產業推動受限於國內市場規模太小,開拓海外市場是產業永續經濟之必要手段。國際電力基礎建設市場具獨占性,新開發系統設備企業缺乏實績,且投資報酬率低,開拓海外市場不易,因此台灣智慧電網產業發展策略在產業面須推動產學合作,開發先導性系統與設備、引進國際標準,整合國內外產業鏈,開發利基商品、並建設國內外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協助技術商品化系統與設備獲取運轉實績。本文介紹台灣經濟研究院整合成功大學、中原大學、核能研究所、大同公司、中興電工、四零四科技及健格科技在智慧電網與資通訊相關研發能量,針對國際智慧電網潛力市場需求,依據當地電力系統規格,進行「模組式微電網」、「虛擬電廠供電服務系統」、「儲能系統併聯」之技術系統與設備商品化,並於海外建立示範運轉實績,落實技術產業化,帶動產業開拓海外市場。

Thursday, February 01, 2018

微電網系統供電成本分析模式介紹

微電網(Micro Grid)的主要概念為,將分散式電源以電力電子與資通訊技術(ICTs)為核心進行系統整合(Integration),以取代傳統電源的個別併網方式。微型電網應用範圍與分類依其電力等級、系統形式、與使用者類型可分為村莊微電網(Village Micro Grid)、柴油發電微電網(Diesel Mini Grid)及城市(鎮)微電網 (Urban Mini Grid)三種。村莊微電網為非併網系統,多用於電力基礎建設落後地區,提供基礎電力改善生活品質。柴油發電微電網亦為非併網系統,利用於島嶼、村落等不易併聯大電網區域,降低柴油發電成本和化石能源利用、提升電力普及率。城市(鎮)微電網則用於已具備電力基礎地區,建立次世代配電系統,使配電網可孤島運轉,以提高電力供應安全與再生能源使用。

微電網的經濟性是其吸引用戶並得到推廣的關鍵之一,而微電網的經濟效益是多方面的,對用戶而言,經濟效益在於能源高效利用、環保以及安全可靠的客製化電能服務,而最佳化資源配置和提供高效率能源,則是微電網具有經濟效益的主因。本文將分別介紹非併網型與併網型微電網供電成本分析模式,於離島地區、本島偏遠地區或都會區推廣微電網系統時,可於系統設計階段納入經濟效益分析,規劃微電網最適系統組成與裝置容量配比,並可根據使用者需求選擇設備種類,分析比較不同組成與裝置容量配比的供電成本,提供有意願導入的使用者進行初步經濟效益評估。

Friday, October 13, 2017

儲能市場機會與台灣應用利基

隨著再生能源的使用及併網量增加,儲能技術發展與應用為間歇性能源轉換成穩定、可調度運用的電力主要課題。儲能系統可提高電網利用率、整合再生能源發電,發展更經濟的能源供應體系,已成為各國能源科技發展與應用推廣的重點。綜合分析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大陸地區之儲能系統技術推動措施,在技術面,各國多已將儲能技術列為研發重點項目,並設定發展目標,鼓勵企業與學研界投入儲能系統研發。在推廣方面,則補助電力公司具規模的儲能、新能源與智慧電網系統綜合性示範應用實證。在市場面,則設定儲能應用推動政策目標,提供電力事業與用戶獎勵措施,促使電網與用戶端的儲能市場形成。

台灣有許多離島為自行管理其供電,導入大量再生能源可能降低電力系統供電品質與穩定性。若以微電網技術為基礎擴大再生能源利用,隨著儲能技術成本下降,將有機會改善再生能源做為離島供電解決方案之供電品質及可靠度。用戶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與儲能整合系統接受電力公司調度參與再生能源躉購,有助於提高電網接入再生能源容量及再生能源利用率。然而依據目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併接儲能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無法參與再生能源躉購。有鑑於新政府擴大再生能源設置目標,建議能源局應可規劃適用於搭配儲能之再生能源設備之躉購機制,鼓勵用戶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時同時設置儲能系統。相對於設置太陽光電參與再生能源躉購機制,一般用戶設置太陽光電與儲能整合系統自發自用,不但可提高國内綠能使用比例,也可免除再生能源躉購所需之強化電網與電力系統所需額外投入。由於近期儲能系統價格已有一定程度下降,部分工業用戶已具有利用太陽光電與儲能整合系統擴大綠能利用誘因。建議能源局可規劃相關獎勵措施,鼓勵一般用戶設置太陽光電與儲能整合系統自發自用。

Saturday, July 01, 2017

我國區域能源整合推動能源轉型策略建議

在國際間積極推行減碳政策下,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全球性的能源轉型正在進行。為擴大再生能源使用,各國期待藉由強化需求面管理、再生能源、儲能、智慧電網應用,建立區域智慧能源管理與供應體系,促進能源轉型所需技術實用性或經濟性,實現能源轉型目標。台灣設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排放量50%,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提升綠能發電比例至20%等政策目標,並已於2017年完成「電業法」修正。台灣即將經歷重大的能源與社會轉型工程。台灣各區域能源利用與再生能源有其特色,例如北部為能源需求中心、中部擁有離岸及陸上風力發電資源、南部太陽光電資源充沛、東部則有豐富的地熱、海洋能源。本文將從台灣的能源政策、綠色能源技術產業發展、區域能源特色,說明智慧電網技術及虛擬電廠商業模式驅動台灣智慧能源整合、建構綠色能源供應體系的運作構想。

德國智慧能源整合推進策略介紹

智慧能源計畫能源轉型的數位工程(Smart Energy Showcases-Digital Agenda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SINTEG),為目前德國聯邦政府最具規模的投資專案之一,主要目的為各區域能源系統轉型,此計畫結合智慧電網、資通訊、需量管理等輔助服務提高能源轉型的附加價值,並由消費者與電力市場間互動,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將大量太陽能、風能所生產出的綠色電力,利用儲能設施轉換成安全有效率的基載電力,並提供智慧電網及先進的電網技術連結發電端與消費者間互動關係。SINTEG計劃為德國商業創新數位化工程重要的基石,公部門資金的投入將可帶動3.68億歐元的民間投資,如此將對能源轉型和德國作為新創中心帶來新的動能。

虛擬電廠參與我國電力市場的商業模式介紹

台灣近年來面臨核電廠陸續除役、火力等大型電廠增加困難,輸配電線路與變電站新增或更新不易,且用電需求逐年增加,電力供給調度捉襟見肘。在負載方面,人口密集都會區出現供電擁塞情形,且逐漸增多。我國電業法三讀通過後,明定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及節能減碳願景,政府推動能源轉型規劃,積極擴大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利用,但目前尚缺乏協同調度機制,隨著間歇性再生能源占比逐漸提升,將影響我國未來供電可靠度與穩定度,系統輔助服務需求也大幅提升。國際間因應對策為利用智慧電網與智慧城市的資訊整合及傳遞基礎建設,整合各種低碳能源整合發展虛擬電廠。配合電力公司推動的需求側電網調節管理機制,將適用相同類型電價制度、需量反應或分散式發電設備方案下的用戶群,如住宅型、商業型或工業型等用戶整合,以推動用戶側資源與電力系統的協同運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台灣基於國家安全及能源問題考量,規劃以輸配電網智慧化、用戶端分散式能源管理系統、自動需量反應系統、用戶端需量交易市場四大要件建構「虛擬電廠解決方案」。配合電業法修正案開放再生能源得銷售予用戶,或售予輸配電業作為輔助服務之用,放寬過去對再生能源售電的限制。透過用戶側虛擬電廠與商業模式的建構,將可配合電力系統調度需求進行電能使用之調整,以紓解電力系統面臨的問題,穩定電力供應與經濟活動之進行。本文蒐集並分析國際間不同電力市場運作方式所對應之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之相關作法,針對國內配電系統面臨課題及電業環境與法規制度提出台灣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可行之商業運作模式。

國內智慧型儲電系統商業應用介紹

台灣設定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排放量50%,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提升綠能發電比例至20%等政策目標,並已於2017年完成「電業法」修正,帶動電力的多元供給與自由化。然而風力、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的特性成為限制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瓶頸,也顯現了發展智慧型儲電系統的重要性,其可透過能源管理系統進行監控管理,並透過儲能系統平滑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及平衡當地的電力需求與供應,維持系統穩定運行。隨著電業法修正草案的通過,開放民間新設綠能發、售電業參與電力市場,也帶動了智慧型儲電系統新的商業發展機會。本文參考國內智慧型儲電系統技術發展現況與未來電業環境及法規條件,提出國內智慧型儲電系統可行之商業模式。

Tuesday, January 31, 2017

智慧電網技術產業發展趨勢

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排放量50%。政府推動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政策目標,綠能發電比例提升至20%。未來台灣將經歷重大的能源與社會轉型工程。台灣各區域能源利用與再生能源特色有其特色例如北部地區尖峰用電仰賴南電北送,為大型能源需求中心以需量管理為核心。中部地區擁有離岸及陸上風力發電資源。南部地區太陽光電設置占全國70%以上,配合儲能系統可整合成為南部虛擬電廠。東部地區則有地熱、海洋能資源豐富。

立法院於2017年通過「電業法」修正案,於電業劃分中新增再生能源發電業及綠能售電業。台灣未來能源轉性工程需以區域能源利用與再生能源特色為主軸,建立各區域所屬能源轉型策略,由地方的需求帶動技術創新並加強地方參與,確保可連結地方特色與願景與地方共榮。可預見未來間歇性再生能源比例增加,需由中央與地方合作推動大型區域能源展示櫥窗,藉由智慧電網及虛擬電廠商業運轉模式驅動區域智慧能源轉型工程,使再生能源可融合傳統能源供應體系運作。



2017/01/24. 資料來源:科技部「鏈結產學媒合平台(I-ACE)」

Friday, January 13, 2017

全球與台灣綠能產業展望

巴黎協議設定將全球均溫增幅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以攝氏1.5度為致力達成目標,期望於21世紀下半期達成碳中和。國際能源總署2015年規劃減碳藍圖,建議採取的主要措施包含提升能源效率、投資再生能源。過去10年各種再生能源發展與成長超過預期, 2015年世界能源展望的統計顯示2014年新建電廠中有將近半數為再生能源,全球性的能源轉型正在進行,再生能源在目前已經成為主流能源之一。在各國積極推動減碳政策下,2015年到2040年全球對發電方面投資,將有高達60% 投入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將有機會成為全球主要電力來源。

立法院通過「電業法」修正案,於電業劃分中新增再生能源發電業及綠能售電業,開放(1)再生能源發電業可將綠能利用雙邊合約將綠能透過直供或輸配電業代輸售予需要綠電的企業;(2) 再生能源發電業透過綠能售電業將綠能售予需要綠電的企業;(3) 再生能源發電業者協助需要綠電的企業採取獨資或共同投資方式設置及維護再生能源發電自用發電設備,透過直供或輸配電業代輸自用等新商業機會。未來國內再生能源發展將朝大型化、多元化、服務業化發展,對於融資方面需求將倍增。建議國內銀行可與開發商合作,先期參與綠能相關示範累積經驗,爭取國內外綠能發展對於金融體系所帶來的新市場機會。

Thursday, October 06, 2016

2016 台湾スマートグリッド 技術産業紹介

台湾スマートグリッド産業は第一、第二期エネルギー国家型科学技術計画スマートグリッド主軸計画を推進することで、台湾スマートグリッド産業協会の統計によると、スマートグリッド製品の総販売金額は2009年の21.09億台湾ドルから2014年の169.51億台湾ドルに増え、スマートグリッド製品の販売総額は毎年平均51.71%の成長率で成長を続けている。台湾国内のスマートグリッドの発展は科技部第一、第二期NEP(National Energy Plane)計画に含まれる第一、第二期スマートグリッドスピンドルプロジェクト、並びに経済部の指導の下に、国内産学研機関が各自、設置や実証実験に参加しており、台湾スマートグリッド技術並びにエネルギー産業の発展成果を示しております。上記のスマートグリッド実証実験は以下に分けられます:1. スマートメーター読み取り及びユーザー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2. スマート送配電並びにマイクログリッドシステム。3.仮想発電所(VPP)統合システム。

2016 台湾スマートグリッド 技術産業紹介



2016 台湾スマートグリッド 技術産業紹介 (パンフレ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