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各國對環境污染問題愈表關注,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將海運業所造成之空氣污染量視為重要課題,期望透過排放管制及標準制定減少對環境及氣候衝擊,同時,面對現在新船產業低價競爭態勢及國際
能源價格高漲之趨勢,先進國家的造船公司開始著力發展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及提高運轉效率之綠能船舶,以期可掌握未來綠能船舶市場的商機。在上述種種因素的驅動之下,綠能船舶概念無論在技術發展、推動政策、規範制度方面於國際間已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
綠能船舶主要指在船舶的設計、製造、營運、報廢拆解的全壽命周期中,透過採用先進技術,經濟地滿足用户功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並節省資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或消除環境污染的船舶1。隨著國外綠能船舶產業蓬勃發展及全球節能減碳意識高漲下,國內綠能船舶產業聚落與供應鏈也開始逐漸成型,並朝向高附加價值船舶目標邁進。本文將透過中大型綠能船舶發展現況、未來市場潛力及相關法規配套措施等面向,探討中大型綠能船舶國際發展趨勢,並輔以LNG 動力船舶之推動實例之介紹,深入檢視我國綠能船舶產業現有投入能量與市場需求情形,瞭解我國在技術及政策方面所需補強之處,提供策略規劃與技術發展參考。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電動船.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電動船.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June 18, 2014
Friday, May 31, 2013
中小型綠能船舶發展趨勢介紹
綠能船舶的發展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早在1838年俄國教授Moritz Jacobi即已開始使用電力驅動槳輪推進船舶。世上最早的電動載客船舶則係於1888年世界博覽會中展示亮相,隨後於1892年舉辦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亦採用55艘11公尺長的電動船作為旅客接駁運輸工具;直至1920年後,電動推進系統的發展開始被重量較輕與可加油的內燃機引擎所取代,至1960年後,電動驅動設備主要發展轉為小型和重量較輕的船外機(Outboard motor),至今推動功率達到20kW。1982年後因環保意識的興起,電動船的發展再度獲得重視,而脫穎而出的綠能船舶係以高能源效率和低污染的優勢,成為未來船舶發展趨勢之方向。
近年來,隨著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國內日月潭、冬山河、愛河等遊湖已變成重要觀光活動。然而,隨著各種海岸與湖泊的休閒娛樂活動持續發展,大量的水上活動長期造成整體觀光環境的負擔,進而影響當地的生態。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10年台灣運輸部門(不含國際航空與國際海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4,912.69千公噸,佔當年度總排放量的13.35%,國內水運排放865.26千公噸,佔當年度總排放量的0.33%。故此,我國政府開始思考海岸與湖泊休閒娛樂對環境的影響,如何有效提升國內水運的能源使用效率,將提供我國政府推動節能減碳之機會。本文將透過中小型綠能船舶發展現況、未來市場潛力及綠能船舶相關法規配套措施等面向,介紹中小型綠能船舶之發展趨勢。
Sunday, July 01, 2012
綠能船舶產業發展現況及推廣政策
鑑於各國對環境污染問題愈表關注,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將海運業所造成之空氣污染量視為重要課題。2008年於國際防止船舶汙染公約附件六(MARPOL 73/78 Annex VI)中規定,逐年減少船隻所排放的硫氧化物(SO),到了2012年由原先規定的全球4.5%排放量減少至3.5%、2020年將再降低到0.5%。在溫室氣體管制方面,近期IMO針對新建國際海運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畫在2025年之前要較目前平均值基礎台灣再削減3成的議題已取得共識。現在全球海運產生的二氧化碳占世界總排放量約3%,故削減船舶排放量這一國際性舉措意義重大。台灣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自2000年的219,091千公噸,逐年增加至2010年的261,549千公噸,成長幅度為19.4%。其中,運輸部門(不含國際航空與國際海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4,912.69千公噸,佔2010年的13.35%,國內水運排放865.26千公噸,佔2010年的0.33%。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國際海運及國內水運的能源使用效率,將提供我國政府推動節能減碳之機會。台灣四面環海,位於全球海運主航線的樞紐位置, 海運產業發達, 素有「遊艇王國」之美名。根據Showboats International雜誌的資料顯示,2010年台灣大型遊艇出口量位居全球第7,產值已突破2億美元,僅次於義大利、美國、荷蘭、德國、英國、以及土耳其。近年來,隨著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國內日月潭、冬山河、福隆等遊湖已變成重要觀光活動。然而,大量的水上活動長期將造成整體觀光區環境的負擔,進而影響當地的生態。對此,我國必須開始思考海岸與湖泊觀光對環境持續性的影響,對休閒船艇設定相關環境規範,開發兼具環保及節能的綠能船舶,達成觀光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發展調合的目標。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