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景氣復甦, 推升智慧型手機購買熱潮, 使得我國電機電子 產業的產值上升, 加上節能技術的推行, 促使能源密集度下降, 效率提高。 然而產量的提振, 若能配合節能技術的應用 以降低能源消費, 將會使得能源效率提高。 基於以上理由, 本研究除了考量 節能對電子電機業 能源需求的影響外, 亦考慮當產量增加時, 該業能源消費趨勢的分析, 因此將模擬未考慮節能、 納入節能,以及加入 未來產量增加趨勢等 三種情境進行推估, 希冀能提供電子電機業 未來能源需求之概廓。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能源需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能源需求.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February 07, 2013
Monday, May 02, 2011
我國石化業能源需求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預測
石化能源消費有排放二氧化碳的污染外部性,面對未來國際間對於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採取的制約措施,節能減碳勢在必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對環境衝擊的增加,在2007 年美國與歐盟之聯合聲明中,給予能源安全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定義,除過去能源取得的多元化、價格合理與可靠性外,能源安全需兼顧取得之潔淨性與穩定性,以便支持經濟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左峻德、陳彥豪、劉婉柔 2009)。面對全球性能源需求增加與溫室氣體排放所引發之能源安全與全球暖化課題,有效掌握能源需求特性與型態,國內能源的實際需求趨勢與自然成長之二氧化碳排放,為協助政府就促進能源安全,整體規劃節能減碳與推動綠能產業的重要課題。
根據2009 年能源統計手冊,台灣能源消費結構2009 年各部門的能源消費比例如圖1 所示,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居各部門之首,占了52.48%;進而分析工業部門的產業,以石化業的53%占了所有耗能產業的最大比率,其次為電子電機14%與鋼鐵業10%。其中石化產業是總體化工產業的一環,台灣石化業產值於2004 年突破兆元新台幣關卡,到了2007 年達到1.66 兆新台幣,已成為台灣製造業產值排名之第二位(僅次於IC 及半導體產業)。若能有效且合理的預測石化產業的能源需求,將使政府在未來能源管理政策制定與溫室氣體減量策略上,提供較彈性的空間。
石化工業又稱為「三多工業」,亦即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與污染密集三項特性。石化工業屬資本密集型產業,廠家專精度高,無論是建廠工程所需資金或購買國外技術均需龐大資金。石化廠之製程技術多掌握於少數國外技術廠家,技術均屬外購取得;另從規劃、製程設計、工程設計、安裝設備、試車至正式開工量產之石化建廠技術,亦相當複雜且具高度專業性,國內則擁有部分建廠技術。石化業越往上游,設備投資金額越大,所需技術越高,風險也越大,而越往下游投資資金越小,所需技術相對較簡單,風險亦較小,且回收年限也較短。石化業需要大量用水,對環境造成影響,其排放的廢水,更可能污染環境,而所排放出的廢氣,也將造成大量的空氣污染。圖2 為我國石化業相關聯圖,由於石化業上中下游龐大,本研究以圖2 之A、B 與C 作為研究範圍,這也是一般所定義的石化工業。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供我國石化產業未來在規劃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法規或政策時,可做為實際政策應用參考依據之預測模型。並以所開發之模型進行在自然成長(Business As Usual)的狀態下,石化業的能源消費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預測,可作為初期了解工業部門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標。此外,目前國內石化業仍有規劃重大投資案,包含國光石化投資計畫、台塑六輕五期計畫、林園三輕擴建計畫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2010) 等,詳細計畫內容請參考表2 所示。這些投資案除能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之外,然而在產能擴張的同時,卻也相對增加能源消耗量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本研究所開發之預測模型亦將評估考慮這些投資案的影響。
根據2009 年能源統計手冊,台灣能源消費結構2009 年各部門的能源消費比例如圖1 所示,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居各部門之首,占了52.48%;進而分析工業部門的產業,以石化業的53%占了所有耗能產業的最大比率,其次為電子電機14%與鋼鐵業10%。其中石化產業是總體化工產業的一環,台灣石化業產值於2004 年突破兆元新台幣關卡,到了2007 年達到1.66 兆新台幣,已成為台灣製造業產值排名之第二位(僅次於IC 及半導體產業)。若能有效且合理的預測石化產業的能源需求,將使政府在未來能源管理政策制定與溫室氣體減量策略上,提供較彈性的空間。
石化工業又稱為「三多工業」,亦即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與污染密集三項特性。石化工業屬資本密集型產業,廠家專精度高,無論是建廠工程所需資金或購買國外技術均需龐大資金。石化廠之製程技術多掌握於少數國外技術廠家,技術均屬外購取得;另從規劃、製程設計、工程設計、安裝設備、試車至正式開工量產之石化建廠技術,亦相當複雜且具高度專業性,國內則擁有部分建廠技術。石化業越往上游,設備投資金額越大,所需技術越高,風險也越大,而越往下游投資資金越小,所需技術相對較簡單,風險亦較小,且回收年限也較短。石化業需要大量用水,對環境造成影響,其排放的廢水,更可能污染環境,而所排放出的廢氣,也將造成大量的空氣污染。圖2 為我國石化業相關聯圖,由於石化業上中下游龐大,本研究以圖2 之A、B 與C 作為研究範圍,這也是一般所定義的石化工業。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供我國石化產業未來在規劃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法規或政策時,可做為實際政策應用參考依據之預測模型。並以所開發之模型進行在自然成長(Business As Usual)的狀態下,石化業的能源消費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預測,可作為初期了解工業部門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標。此外,目前國內石化業仍有規劃重大投資案,包含國光石化投資計畫、台塑六輕五期計畫、林園三輕擴建計畫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2010) 等,詳細計畫內容請參考表2 所示。這些投資案除能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之外,然而在產能擴張的同時,卻也相對增加能源消耗量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本研究所開發之預測模型亦將評估考慮這些投資案的影響。
Saturday, November 20, 2010
鋼鐵石化業能源需求分析
能源提供民生基本需求與經濟發展所需動力,未來半個世紀隨著全球人口及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石化能源消費有排放二氧化碳的污染外部性,面對未來國際間對於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採取的制約措施,節能減碳勢在必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對環境的衝擊,在2007年美國與歐盟之聯合聲明中,給予能源安全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定義,除過去能源取得的多元化、價格合理與可靠性外,能源安全需兼顧取得之潔淨性與穩定性,以便支持經濟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面對全球性能源需求增加與溫室氣體排放所引發能源安全與全球暖化課題,有效掌握能源需求特性與型態,以及國內能源的實際需求趨勢與自然成長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協助政府就促進能源安全,整體規劃節能減碳與推動綠能產業的重要課題。
根據2009年能源統計手冊,台灣能源消費結構2009年各部門的能源消費比例,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居各部門之首,占了52.48%;進而分析工業部門的產業,以石化業的53%占所有耗能產業的最大比率,其次為電子電機產業14%與鋼鐵業10%。其中石化產業是總體化工產業的一環,台灣石化業產值於2004年突破兆元新台幣關卡,到了2007年達到1.66兆新台幣,已成為台灣製造業產值排名之第二位(僅次於IC及半導體產業)。此外,鋼鐵業是另一個國內相當重要之基礎工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屬於能源密集及資本密集型工業,鋼鐵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煤炭、電力、水、和石油等資源,以煤炭與電力為主,但兩者皆為高耗能且原料均需仰賴進口主,與其他產業相關連程度既深且廣。若能有效且合理的預測石化及鋼鐵產業的能源需求,將使政府在未來能源管理政策制定與溫室氣體減量策略上,提供較彈性的空間。
根據2009年能源統計手冊,台灣能源消費結構2009年各部門的能源消費比例,工業部門能源消費量居各部門之首,占了52.48%;進而分析工業部門的產業,以石化業的53%占所有耗能產業的最大比率,其次為電子電機產業14%與鋼鐵業10%。其中石化產業是總體化工產業的一環,台灣石化業產值於2004年突破兆元新台幣關卡,到了2007年達到1.66兆新台幣,已成為台灣製造業產值排名之第二位(僅次於IC及半導體產業)。此外,鋼鐵業是另一個國內相當重要之基礎工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屬於能源密集及資本密集型工業,鋼鐵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煤炭、電力、水、和石油等資源,以煤炭與電力為主,但兩者皆為高耗能且原料均需仰賴進口主,與其他產業相關連程度既深且廣。若能有效且合理的預測石化及鋼鐵產業的能源需求,將使政府在未來能源管理政策制定與溫室氣體減量策略上,提供較彈性的空間。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