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各國對環境污染問題愈表關注,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將海運業所造成之空氣污染量視為重要課題。2008年於國際防止船舶汙染公約附件六(MARPOL 73/78 Annex VI)中規定,逐年減少船隻所排放的硫氧化物(SO),到了2012年由原先規定的全球4.5%排放量減少至3.5%、2020年將再降低到0.5%。在溫室氣體管制方面,近期IMO針對新建國際海運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畫在2025年之前要較目前平均值基礎台灣再削減3成的議題已取得共識。現在全球海運產生的二氧化碳占世界總排放量約3%,故削減船舶排放量這一國際性舉措意義重大。台灣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自2000年的219,091千公噸,逐年增加至2010年的261,549千公噸,成長幅度為19.4%。其中,運輸部門(不含國際航空與國際海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4,912.69千公噸,佔2010年的13.35%,國內水運排放865.26千公噸,佔2010年的0.33%。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國際海運及國內水運的能源使用效率,將提供我國政府推動節能減碳之機會。台灣四面環海,位於全球海運主航線的樞紐位置, 海運產業發達, 素有「遊艇王國」之美名。根據Showboats International雜誌的資料顯示,2010年台灣大型遊艇出口量位居全球第7,產值已突破2億美元,僅次於義大利、美國、荷蘭、德國、英國、以及土耳其。近年來,隨著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國內日月潭、冬山河、福隆等遊湖已變成重要觀光活動。然而,大量的水上活動長期將造成整體觀光區環境的負擔,進而影響當地的生態。對此,我國必須開始思考海岸與湖泊觀光對環境持續性的影響,對休閒船艇設定相關環境規範,開發兼具環保及節能的綠能船舶,達成觀光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發展調合的目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